北航多项科研成果登上《nature》子刊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5-10

北航新闻网5月10日电(航宣)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篇论文相继刊发《Nature》子刊。

5月8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闫晓军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昆虫尺寸机器人的微型动力系统。相关成果以“A Wireless Controlled Robotic Insect with Ultrafast Untethered Running Speed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这是北航发动机领域的首篇子刊级论文。本研究发明了一种用于昆虫尺寸机器人的微型动力系统,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一种快速机动、高载重、无线可控的微型机器昆虫“BHMbot,BeiHang Microrobot”,在灾后救援、大型机械装备检修、信息获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刘志伟助理教授、詹文成博士生为第一作者,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闫晓军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伍晓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微型动力系统工作原理和BHMbot机器昆虫运动机理

5月2日,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赵巍胜教授团队在非共线反铁磁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niversal Scaling law for chiral antiferromagnetism”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该团队在高质量Mn₃Pt外延单晶薄膜体系中发现了反常霍尔效应主要来源于两种贡献,非零贝利曲率导致的本征贡献和拓扑自旋结构导致的斜散射贡献。该工作通过比较手性反铁磁的反常霍尔效应,提出了反铁磁反常霍尔效应的普适标度定律,为理解反铁磁自旋相关现象提供了新思路。北航许世杰博士后、蒋宇昊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戴秉乾,邰立轩博士是论文第一作者,北航赵巍胜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高质量Mn₃Pt薄膜

5月1日,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泽宇副教授、田捷教授、胡振华研究员等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的十余位作者共同撰文在《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题目为“NIR-II light in clinical oncolog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论文,系统性地回顾了近红外二区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代表性进展,并围绕“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归纳了新技术带来的典型临床获益,提出了促进新技术成果临床转化的可行策略,为临床肿瘤相关领域的医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认知近红外二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泽宇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杜洋研究员与史小静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田捷教授、胡振华研究员、清华大学董家鸿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教授、北京大学北京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作为通讯作者。

近红外二区技术的特色优势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部分典型应用模式

4月27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李想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固定源烟气污染物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lasma-assisted manipulation of vanadia nanoclusters for efficient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该团队基于H2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实现了低钒含量下高活性亚纳米钒氧团簇的快速合成,将脱硝效率提升十倍以上,并发现了吸附桥式硝酸盐参与氨活化的新反应路径,为固定源烟气脱硝提供了新思路。北航博士生阴勇、中国农业大学罗炳程教授是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航李想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朱明辉教授、美国Lehigh大学Israel E. Wachs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H2-等离子体调控催化剂活性与商用催化剂对比

4月17日,化学学院王广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增强低频电磁波损耗的界面诱导双重钉扎机制。相关成果以“Interface-induced dual-pinning mechanism enhances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 los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研究基于磁电耦合协同效应的双重钉扎机制的建立可以优化低频阻抗匹配和增强衰减能力,从而改善低频电磁波的有效损耗。电磁波吸收测试和模拟进一步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验证了这一机制的优越性。这项工作不仅为低频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设计拓宽了道路,还能为电磁波吸收材料数据库的完善提供支持。北航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蔡博为第一作者,北航化学学院王广胜教授、北航物理学院刘利民教授、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胡鹏飞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为第一单位、通讯单位。

磁钉扎机制示意图和实验证明

4月1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在线全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蒋永刚教授课题组等在超高分辨柔性流场感知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Flexible calorimetric flow sensor with unprecedented sensitivity and directional resolution for multiple flight parameter detection”。该研究展示了一种柔性高灵敏度流速传感器,拓宽了流场感知在微小型无人机姿态检测、空速估计以及飞行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发展前景。北航公正博士为第一作者,蒋永刚教授为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柔性量热式流速传感器及其无人机飞行参数估计方法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5 月
16
05 月
17
05 月
17
05 月
17
北航召开2024年招生就业工作会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5-17
05 月
17
05 月
17
05 月
16